About

Strict attitude, work seriously.
做事態度嚴謹,工作不苟言笑。

About me

1999-2000整合執行VCD及互動光碟製作系統

2000-2003整合執行多媒體分散式系統(整合2D平面+3D動畫+影片剪輯+程式設計等)

2003-2005規劃整合數位內容製作、播放及廣播系統

2006-2020整合兩岸數位內容製作流程、網站系統整合、網頁設計、影片系統化製作、電腦動畫、虛擬實境等
製作實務經驗

擔任近百部影片及多媒體創作之導演、數位製作、3D動畫、多媒體、網站建置整合

專案客戶:如中華長江電腦、點晶科技、瀚荃電子、華義國際、星雲電腦、淇譽電子、 昇銳電子、敦揚科技、瑞儀光電、綺益印刷、瑞儀光電、光鼎電子、智碁科技、精拓科技… 等。
2008合資成立超潛力傳媒信息技術(北京)公司
2011合資成立北京陌陌網絡科技公司
2014-2018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兼任講師
2019-2020發展台灣新創輔導
2020規畫製作VR電影

 

執行專案

2010遊艇俱樂部、露營車協會大型跨年活動及網路媒體行銷暨公關活動

2011海昌隱形眼鏡公司(寶島集團投資之世界最大的隱形眼鏡公司)年度媒體行銷

2011台灣阿甘精神發展協會3,000人路跑及100年公益慈善園遊會媒體網路行銷暨公關活動

2011新北市政府板橋視障按摩小棧開幕記者會

2011世界城市小姐初賽公關活動及決賽媒體宣傳

2011世界比基尼小姐決賽台灣區媒體行銷宣傳、身心障礙慈善關懷音樂會媒體網路行銷策畫宣傳

2011中華政大企經管理協會七月論壇媒體網路行銷策畫宣傳

2011中華中小企業管理協會慈善關懷音樂會媒體網路行銷策畫宣傳

2011新店愛樂管弦樂團網路影片宣傳

2012亞洲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中英文簡介影片製作

2012亞洲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60秒形象及CF影片製作

2012國際遊艇網站規劃設計執行

2013新光精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規劃設計執行

2013精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櫃影片規劃製作

2014台商雜誌10周年慶季新書發表會大型慶祝活動設計規劃執行

2014中華兩岸職業經理人協會電子商務競賽第二名、3D列印流行大會活動、陌陌網絡上市

2015精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形象影片

2016浩程公司微電影製作

2017柯俊雄紀錄片製作

2018弘勳工程、利千代、龍喬精密、上格科技等公司網站架設

2019龍喬精密工業平面形象設計、葉氏生技行銷網頁設計、製作-企業CIS建構、VI設計篇影片、網站建構網頁設計篇影片

2020製作發行外星探索影集、銀河之旅影集、第二次世界大戰史詩電影

己亥年目標擬規劃集團式EIP CRM Workflow
企業專案輔導
企業管理數位化導入輔導
政府資源申請輔導
社群網路行銷代理操作
VR電影規劃

News & Events

超潛力國際SPBC Global
超潛力集團SPBC Group
超潛力事業SPBC
超潛力影業SPBC Film
超潛力文創SPBC Isreal
超潛力生活SPBC Life
超潛力旅店SPBC INN
超潛力電商SPBC Store
超潛力成果SPBC Result
超潛力沙龍SPBC Salon
超潛力雲端SPBC Cloud
徐聖智的研究分析

01 Sep, 21
加入「超潛力事業SPBC 數位智慧國際觀」LINE群組
中國大陸近期半導體產業發展及對台影響
近年中國大陸科技創新取得初步成果,但在部分領域仍無法掌握核心技術,例如,半導體關鍵原材料與先進製程設備等成為容易被中斷供給的「卡脖子」技術。有別於一般技術,「卡脖子」技術的來源較少,可能屬於技術壟斷,技術擁有方能以技術封鎖獲得競爭優勢,且對經濟、社會、國家安全影響甚鉅。近期,美國運用半導體技術、設備、軟體肘制中國大陸的案例屢見不鮮,中國大陸也在《十四五規劃中描繪政策方向,宣示將以「新型舉國體制」尋求半導體技術的自主權。
「十四五」時期的半導體發展政策
「十三五」期間,半導體產業持續是中國大陸政策重點支持對象,《十三五規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要》、提供稅收優惠的《關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品質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設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等,均提供可觀的政策紅利注本土半導體產業發展。而在「十四五」期間,美中科技戰衍生的「卡脖子」技術障礙下,中國大陸對目前的矽基半導體與第三代半導體,如氮化(GN)碳化矽(Sic)所給的政策支持,更是有增無減。可以從智能手機等充電器看出一二!
一、《十四五規劃》與地方政府的半導體政策布局為突破「卡脖子」的半導體技術,《十四五規劃》納入高層次的半導體技術、產業發展方針內容,例如:
1.「第四章強化戰略「一節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提出將「光子與微納電子」等6個領域,組建國家實驗室;「第二節加強創造性相關聚焦半導在內的7個領域,實施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期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推動半導體技術創新。
2.「專欄2科技前沿領域攻關」提針列半導體領域進行技術攻關:設計工具、重點裝備和高純度靶材等關鍵材料;先進製造技術、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IGBT)、微機電系統等特殊製程突破;先進記憶體技術;碳化矽、氮化等第三代半導體。
3.「第八章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三節推動製造業優化升級」,描述將優先培養半導體等9個先進製造業集群的創新發展。可以預期,《十四五規劃》期間,中國大陸政府會從先進製程、IC設計、先進封裝技術、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第三代半導體等完整產業鏈上、中、下游進行強化,並搭配既有的產線建設稅收優惠、鼓勵研發創新、產業投資基金等形成「政策套案」,鼓勵大陸本地半導體產業的進步。
二、第三代半導體的發展與推動現況
中國大陸主要依靠市場潛能,帶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成長,尤其在政策支持下,諸如三安光電旗下的三安集成、華潤微電子、聞泰科技、比亞迪等,目前均跨足第三代半導體,布局方向也以電動車、快速充電器、5G射頻應用為主;華為技術公司旗下的「哈勃科技投資公司」,也在2019年(民國108年)投資碳化襯底及晶片企業-「山東天嶽先進材料科技公司」10%股權,並派遣技術人員合作開發產品。大致而言,中國大陸第三代半導體自主供應能力有逐漸增強的趨勢,但整體競爭力仍遜於美國Wolfspeed、日本住友化學與羅姆半導體、英國IQE、瑞士意法半導體等國際大廠。
在技術研發方面,中國大陸以「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支持研活動例如2021年5月頒布新型顯示與戰略性電子材料重點專項」,納入第三代半導體相關的15項主題,涵蓋GaN單晶新生長技術研究」、「大尺寸sic單晶襯底製備產業化技術」、「第三代半導體高性能碳化矽單晶製備和外延工藝及成套裝備」等。其中,襯底尺寸為影響第三代半導體成本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大陸廠商在襯底尺寸、單晶品質等仍處於落後,希望強化對大尺寸襯底規模化量產的研發,提高自給率與降低成本。另外,2021年4月,著眼長三角和珠三角既有的半導體產業基礎、技術優勢與下游應用,在科技部支持下,深圳市政府、江蘇省政府共同支持立「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並在兩地設立分支機構,規劃建立6大平臺:
(1)材料生長創新、(2)測試分析與服役評價、(3)器件工藝與封裝、(4)模組設計與整合應用的「硬平臺」,以及(5)智慧財產權、(6)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軟平臺」。希望以「關鍵技術研發」為核心使命,提供區域和產業發展的源頭技術,建立國際流、體制機制創新的開放式、國際化、涵蓋全產業鏈的創新平臺。
在地方政府的配合推動上,中國大陸最主要的半導體產業聚落,上海市與廣東省相對積極且具體布局第三代半導體。首先,上海市繼「張江高科技園區」之後,屬於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臨港新片區也期望成為「東方芯港」;頒布《集成電路產業專項規劃(2021-2025),透過產業高階引領工程全產業鏈提升工程、核心技術創新卓越工程、產業跨界融合工程,吸引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製造、應用相關廠商進駐。其次,廣東省於2020年10月提出《廣東省半導體及積體電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畫(2021-2025年),聚焦氮化、碳化矽、氧化鋅、氧化氮化鋁金石等三代半導體材料,支援氮化、碳化矽、化、磷化等化合物半導體器件和模組的研發製造。
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對台灣的可能影響
半導體向來是中國大陸政策扶持的焦點,《十四五規劃》及上海市、廣東省等更將眼光延伸至第三代半導體領域,宣示投注更多資源引領研發與製造布局。期在電動車、5G通訊、再生能源、快速充電等下游應用市場的帶動下,中國大陸對第三代半導體的投資可望持續增加,除帶動原材料、設備的需求之外,也可能連帶產生人才磁吸的效果。事實上,中國大陸2020年與第三代半導體有關的投資擴產計畫即有24個(2019年為7項投資總額約694億人民幣,較2019年成長161%,待建廠完工後,勢必出現可觀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美國聯邦政府於6月8日公布《供應鏈百日審查報告》則指出,半導體生產過程涉及多個國家與地區,需跨越70次國際邊境,整個過程往往長達100天,供應鏈步驟之間的中轉。雖然中國大陸才是最主要的威脅,美國政府卻也憂慮過於依賴包含臺灣、日本、韓國在內的東亞半導體業者,尤其地緣政治風險可能演變為供應鏈弱點;此外,《供應鏈百日審查報告》也提出臺灣已出現供水不穩定等風險。很明顯地,美國政府力圖在本土重建「自給自足」的半導體供應鏈,並運用加強管控敏感技術、研次世代技術措施,一方面遏制中國大陸,另一方面確保美國的半導體供應鏈安全與產業主導權·未來將針對本土生產能力、次世代半導體研發等議題,採取因應措施、減少依賴外國。中國大陸半導體及下游應用市場的潛力、美國試圖重建境內半導體製造能量的舉動等外部因素,未來是否影響我國半導體企業的出口、國內投資動能、人才流動、國外半導體技術設備的本地化生產進程等,目前仍難以定論。但從近期台積電宣布南京廠擴產、赴美國與日本設廠、評估投資德國的可能性等事件研判,我國半導體廠商可能已面臨重新思考與調整全球布局的情況,進而牽動臺灣半導體的全球產業位階。
目前各國政府均正視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性,臺灣、美國、歐盟、日、韓和中國大陸也認為自身的半導體產業過於依賴特定國家。美國的半導體設計業領先全球,但卻高度依賴中國大陸市場的銷售、勞動力;臺灣與韓國的晶圓製造雖屬業界標竿,但原材料、設備和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則需要歐美日企業供應;中國大陸擁有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但半導體卻屬於其「卡脖子技術」之一。這正是半導體產業鏈的特殊性,造成上述的情況。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於2021年7月「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表示,(1)自由貿易大幅促進半導體技術發展,致使越趨複雜的供應鏈走向「境外」;(2)要求「境內」半導體晶片自給自足的趨勢可能導致成本上升、技術進步放緩,且仍無法形成自給自足的半導體供應鏈;國家安全的顧慮確實存在,但僅影響少部分的半導體應用,針對更大規模的民用半導體市場,仍應基於自由貿易的供應鏈體系。換言之,各國尋求半導體供應鏈自給自足恐非最佳解方。尤其,半導體技術、設備、資金、產品等,皆可經由政策規範,盡量阻卻其外流,但類似措施則難以防範人才出走。目前,臺灣已出現本土高科技人才荒。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先生以臺灣受少子化及國際化影響而出現本土科技人才荒為例,呼籲高中教育、大學入學考試制度,應重視數理教育基礎,以免影響國家的科技發展。總之,雖然各國針對半導體的政策資源注相當可觀,但目前全球的產業鏈分工是長期依序由美國、日本轉移至臺灣、韓國以及中國大陸。不同的半導體企業各有優劣勢,也是市場競爭和消費者選擇的結果,可能仍須共同合作才能實現共赢。

picture